超远程击杀!歼10C创新纪录,印军阵风神话破灭
4. 中巴战略协作与区域联动
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支持系统化:早期提供核技术(1980年代钚反应堆、华龙一号协议)、持续升级海空军装备(054AP护卫舰、歼-10CP),并在冲突前强化预警体系(ZDK-03部署)。同时,中国通过推动巴孟和解(2025年1月军事代表团互访、4月恢复外交谈判),削弱印度对孟加拉国的传统影响力,形成“南亚反印统一战线”。这种“软硬结合”的布局,有效对冲了美印合作的冲击。
5. 中俄美博弈与协议签署
中俄在红场阅兵后签署28项协议,涵盖能源(2025年对华油气供应量提升至历史新高)、月球核电站(2035年启动)等战略领域,强化了欧亚大陆轴心。同期中美达成临时关税妥协(中国对美关税从125%降至10%,美国降至30%,为期90天),既缓解短期经济压力,也为中国争取应对印太变局的战略窗口。这种“东西双向突破”表明中国在处理大国关系时,已形成“以实力换时间、以合作对冲冲突”的高阶策略。
6. 伊朗与以色列的博弈困境
伊朗与印度签署协议遭冷遇(巴军少校公开辱骂伊外长),反映其战略迷失:一方面试图通过俄伊联盟对抗西方,另一方面又向特朗普示好(5月15日特朗普称接近达成核协议)。以色列则因内塔尼亚胡的过度扩张(长期占领加沙、激化与土耳其矛盾)陷入孤立,其扶植特朗普的策略反而加速美国中东影响力的流失。这种“双重困境”为地区冲突提供了持续张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