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名战俘背后暗流:俄乌谈判生死博弈与战场铁律
2. 军火产能的“降维打击”
美国暂停对乌军援后,欧洲盟友的产能缺口暴露无遗。数据显示,欧洲每月仅能生产1.4万发炮弹,而乌军日均消耗量就达7700发——这意味着欧洲的产能仅够乌军打两天。反观俄罗斯,其军工厂正以“三班倒”模式全速运转,炮弹产量是乌军的5倍以上。难怪俄方谈判代表敢放话:“乌克兰耗得起吗?”
3. 特朗普的“釜底抽薪”
特朗普重返白宫后,美国对乌军援从每月640亿美元骤降至“象征性支持”,而欧洲的464亿美元援助中,70%是财政贷款而非武器。这种“口惠实不至”的态势,让泽连斯基在谈判桌上底气尽失。
【第二章:俄乌诉求的“平行宇宙”——停火顺序成死结】
1. 乌方:停火是起点,俄军必须撤
泽连斯基坚持“先停火、再谈判”,要求俄军撤回2022年边界,并接受北约安全保障。但这一诉求被俄方嗤为“战败国条款”——毕竟战场上俄军正步步紧逼,岂会放弃既得利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