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基斯坦否认歼35背后,一场南亚天空无声棋局
二、官方定调:阿西夫的“否认”与微妙的留白
面对沸沸扬扬的猜测,阿西夫在专访中展现出老练的政治智慧:
明确切割当下: “协议不存在”的表态斩钉截铁,直指媒体报道服务于“商业利益”,暗示背后有军火市场的推波助澜。
低调的战略示弱: 强调无意以军备竞赛加剧地区紧张——这是对印度乃至国际社会的明确安抚,更是对自身国力的清醒认知:以巴经济体量,与印度展开全面隐形战机竞赛无异于以卵击石。
关键的“未否认”: 耐人寻味的是,阿西夫只否认“已签约”,对“是否在谈”、“进展如何”等核心问题巧妙回避,为未来留下无限可能。他更在青岛上合防长会上重申“继续采购中国装备”,这份对华军工的信任背书,让“歼-35未来时”的想象空间不降反增。
三、否认背后:伊斯兰堡的冷静权衡与战略阳谋
阿西夫的“否认”绝非临时起意,而是多重战略算计下的精准落子:
避免刺激“大象”: 印巴国力悬殊,印度正因空战失利而焦虑躁动。此时若高调宣布引进歼-35,必将刺激新德里疯狂反扑——加速引进F-35谈判、强推国产AMCA项目、斥巨资升级“阵风”与苏-30机队(预估耗资200亿美元)。巴方选择低调,是为避免提前陷入难以承受的军备泥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