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万阿拉伯民兵罕见大联合,誓言拯救苏韦达省
三、 三重棋局:朱拉尼、内塔尼亚胡与埃尔多安的暗战
苏韦达的硝烟,绝非简单的部落冲突。其背后,是三方棋手在精心布局,各怀鬼胎,将这片土地变成了大国博弈的角斗场。
朱拉尼的“驱虎吞狼”: 叙利亚“过渡政府”领导人朱拉尼,看似调解人(以色列限其48小时调解 ),实则是高明的“棋手”。他默许甚至暗中助推这场教派冲突升级,目标直指叙利亚境内桀骜不驯的地方军阀和部落武装 。借德鲁兹与阿拉伯逊尼派之手,相互消耗,削弱这些长期割据、不听号令的地方势力,为最终实现叙利亚的“再统一”扫清障碍。朱拉尼在下一盘“驱虎吞狼”的大棋,苏韦达的血,是他清洗棋盘的工具 。
内塔尼亚胡的“一石三鸟”: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,则打着一套精算的“组合拳”。其一,公开宣布“保护德鲁兹人” ,塑造以色列作为“中东弱小民族保护神”的形象(尤其是针对德鲁兹社群在以色列国内的政治分量),对内巩固支持。其二,更深层的目的,是构建“反什叶派统一战线” 。通过支持德鲁兹(属伊斯兰教什叶派分支伊斯玛仪派,但与主流什叶派伊朗关系复杂)对抗逊尼派阿拉伯部落,将矛头引向伊朗及其支持的什叶派力量(如黎巴嫩真主党),试图分化阿拉伯世界,转移自身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巨大压力。其三,利用冲突测试阿拉伯部落实力和背后可能的支持者(如东大?),并为以军可能的直接介入(如F-35打击)制造借口。内塔尼亚胡的快意恩仇风格(笔者曾评其加沙行动导致国际舆论反转),在此刻更显激进与冒险。
埃尔多安的“黄雀在后”: 而远在安卡拉的“苏丹”埃尔多安,正冷眼旁观,计算着最佳的“收割”时机 。土耳其的算盘很清晰:坐等阿拉伯民兵与德鲁兹武装(及背后以军)拼得两败俱伤。届时,以“维护和平”、“保护平民”或“防止人道危机”等冠冕堂皇的理由,土军装甲部队将“适时”南下,进入叙利亚苏韦达省 。控制该省,意味着掌控了叙利亚南部重要的战略资源点与交通枢纽,能极大拓展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势力范围,挤压库尔德武装,并对宿敌叙利亚政府及背后的伊朗、俄罗斯形成牵制。埃尔多安,要做那只最后享用盛宴的“黄雀”。
这三方势力,朱拉尼借刀杀人、内塔尼亚胡火中取栗、埃尔多安隔岸观火,在苏韦达的血色棋盘上落子如飞。十万阿拉伯民兵的悲歌,不过是他们宏大棋局中一枚沉重的棋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