炮灰!日本“双航母”如何沦为美低成本战争棋子
沉没无负担: 即便两艘出云级最终战沉,对美国全球威望与军事核心资产(核动力航母)无损。用盟友的舰船消耗对手的导弹,对美军而言是稳赚不赔的买卖。
历史早已为这种冷酷算计写下注脚:二战瓜岛战役后,美国就曾因航母短缺,“租借”英国航母填补战线。如今日本舰队从舰载机、动力(美授权生产LM2500燃气轮机),到近防系统(如“密集阵”)乃至指挥链路(与美军C4ISR深度整合),皆深度依赖美国。战时“租借”岂容日本说不?驻日美军的存在本身,就是确保控制权的终极保险。
三、造船业崩塌:美国“纵日养舰”的战略无奈
巅峰期的美国海军不屑于此。冷战时期苏联红海军急速扩张,美国仍严格禁止日本拥有航母,自身以平均每5年1艘的速度量产核动力航母。然而时移世易,美国造船业已病入膏肓:
首艘“星座”级护卫舰开工逾两年,进度仅10%,单价飙至14亿美元——足够中国造一艘万吨级055大驱。
中国造舰速度令美胆寒: 2014年至今,中国服役约40艘驱逐舰(含8艘055),054A/B护卫舰、航母、两栖舰持续“下饺子”。
面对中国海军规模可能在20年内反超的严峻现实,自身造舰无力的美国,只能松绑日本这只“笼中虎”,以盟友的船厂和国库,维系自己日渐衰颓的海上霸权。所谓“美日同盟”,实则是主仆分明的海军主从架构。
四、日本之殇:高昂代价与注定沉没的航母梦
日本为航母重生付出的,远不止金钱:
军事主权彻底沦丧: F-35B高度网络化,其潜在“后门”使日本舰队一举一动皆在美军监控之下。战时指挥权归属美军,毫无自主可言。
绑上美国战车: 这两艘航母从诞生起,就被预设为台海冲突中的“先锋炮灰”。无论战争结局如何,等待它们的只有毁灭:
若美国胜,为防“第二个珍珠港”,美必用技术或政治手段废掉日本航母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