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溪被炸真相突然曝光!美态度发生180度转变
能源动脉的断裂:乌克兰的“教训”与匈牙利的反击
“友谊”输油管道并非普通设施,它是俄罗斯向中东欧输送原油的生命线,每日输送约25万桶原油,占匈牙利石油进口总量的65%。此次袭击导致布达佩斯燃油价格一周内暴涨7%,民众生活成本飙升。 匈牙利外交部长西雅尔多多次强调,若管道长期中断,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能源安全将无法保障,他更直指欧盟“默许乌克兰行动”,已不再是可靠的伙伴。 事实上,这已是该管道本月内第三次遭袭,乌克兰军方公开承认对乌涅恰输油泵站的无人机打击,目的是切断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纽带。 分析人士指出,乌克兰此举有双重目的:一是报复匈牙利在欧盟层面对乌的“阻挠”,二是逼迫中东欧国家站队,加大对俄制裁。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匈牙利已否决或延迟了至少十项对乌援助计划,总金额超200亿欧元,并在2024年欧盟入盟谈判中投下唯一反对票。 西雅尔多解释称,其立场基于国家利益,尤其不满乌克兰2017年教育法对匈牙利裔少数民族的歧视——乌克兰外喀尔巴阡州约15万匈牙利裔居民的教育权益被系统性剥夺。 这种历史积怨,如今被乌克兰以无人机炸弹点燃,看官们,这哪里是“友谊”,分明是赤裸裸的地缘政治勒索!
然而,乌克兰的赌注远不止于此。就在“友谊”管道硝烟未散之际,波兰突然转变态度,于2025年8月25日发表声明,要求乌克兰正式承认二战期间的沃伦大屠杀事件。波兰外交部发言人强调:“真相与和解是欧盟共同价值观的基础。如果乌克兰希望成为欧洲大家庭的一员,就必须直面历史真相。” 沃伦大屠杀发生在1943-1944年,由乌克兰起义军实施,导致约10万波兰平民死亡,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。波兰历史研究所2024年报告确认,屠杀地点超过1860处。 波兰国防部长更放话,在沃伦事件解决前,将动用否决权阻止乌克兰入盟。 乌克兰历史学家则反驳称,历史需全面看待——1919-1920年波苏战争期间,波兰军队在乌克兰领土上也造成数万人死亡,1920年代的同化政策同样残酷。 这种历史伤痕的翻旧账,看似突兀,实则与当前局势紧密相连:波兰试图借机施压乌克兰,以换取其在欧盟框架内的让步。而乌克兰的回应,却透着一股“破罐破摔”的意味——当泽连斯基政府忙于延长战时状态(自2022年2月以来第12次延长),并将军费开支推高至国家预算的40%时,历史真相似乎成了次要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