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色列铁穹被破,三面受敌,美国盟友出现裂痕
二、欧洲转向与美国微妙变化:盟友关系现裂痕
就在导弹袭击前一天,9月12日,英国、法国和德国三国领导人罕见发表联合声明,紧急呼吁以色列立即停止在加沙城的军事行动。声明直指以军行动已造成大量平民死伤,医院和供水供电设施遭严重破坏,加沙生活几近瘫痪。这不是简单的人道主义关切,而是欧洲试图展现独立外交声音的尝试。长期以来,欧洲在中东问题上往往追随美国,但美国在加沙的立场偏袒以色列,引发欧洲国内舆论强烈不满。证据表明,法德英的联合发声,标志着传统盟友的态度转变,可能推动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施压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的态度。9月14日,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访问以色列,虽强调美以关系“牢固”,却公开表示对以色列袭击卡塔尔事件“感到不满”。这次袭击发生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哈马斯代表团驻地,造成5名哈马斯成员和1名卡塔尔安全部队成员死亡。空袭发生时,哈马斯领导人正开会讨论美国提出的新停火方案,一名情报官员透露:“所有核心人物都在那栋大楼里”。卡塔尔作为美国在中东的核心盟友,境内设有重要美军基地,却遭以色列空袭,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怒斥此举为“国家恐怖主义”。鲁比奥在出发前就明确表达不满,强调盟友关系“不会改变”,但此访重点是与以方讨论加沙“作战目标”,协调停火谈判和释放被扣押人员。证据显示,美国对以色列的政策出现微妙变化,鲁比奥此行意在管控危机,避免局势失控。看官们,这可不是小事:美国在中东的“铁杆盟友”卡塔尔被炸,鲁比奥却只轻描淡写说“不高兴”,背后是拜登政府面临国内和国际压力,试图平衡支持以色列与维护地区稳定。如果以色列继续一意孤行,美以裂痕可能加深,甚至影响东大等国的斡旋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