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企遭800亿美元天价索赔,简直是欺人太甚!
值得注意的是,赞比亚政府实验室检测显示,事发后水体pH值已恢复正常,重金属浓度持续下降,且当地供水公司早在2月24日恢复运行。官方明确表态“未发现重大健康问题或疫情”,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索赔方的环境损害主张。
然而,尾矿泄漏对农田和生态的长期影响仍需持续监测,环评报告的权威性将成为责任认定的关键。二、天价索赔:法律博弈与地缘信号当地11名授权民众向法院请愿,要求中方企业设立800亿美元环境修复托管账户及2亿美元紧急救助基金。
这一诉求金额之巨,远超常规污染赔偿标准,其合理性存疑。中国有色矿业直指“缺乏依据”,并聘请当地律师团队应对,表明其已启动法律程序捍卫权益。从国际案例看,环境赔偿通常基于实际损失和修复成本。例如,2015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溃坝事故赔偿金约20亿美元。
然而,索赔方可能借“生态长期损害”扩大主张,此类策略在拉美、非洲资源项目纠纷中屡见不鲜。更需警惕的是,事件背后是否存在地缘政治操弄。赞比亚作为非洲资源大国,近年对华投资依赖度上升(中国控制该国70%以上铜矿产能),但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仍存。天价索赔若被政治化,可能成为部分势力施压中方企业的杠杆。三、停产代价:产量波动与股价反差事故直接导致谦比希湿法公司停产,2025年上半年阴极铜产量同比暴跌73.3%,粗铜产量下降42.4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