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大武器“胜战红利”,能否撬动印尼的平衡术?
三、成“第二个巴基斯坦”?四大现实门槛难跨越
巴基斯坦与东大的防务合作是深度绑定的“体系闭环”:从预警机、数据链到弹药补给全流程整合。而印尼若想效仿此模式,需跨越四道鸿沟:
装备体系兼容性挑战
印尼现役装备来源庞杂:法制“阵风”、美制F-16、俄制苏霍伊、英制“鹰”式教练机、意制PPA舰、土耳其导弹……若再加入东大歼-10、护卫舰、潜艇与导弹,指挥控制、后勤维护与弹药供应链的复杂度将呈指数级上升。整合成本与风险绝非印尼军方可轻易消化。
预算与周期压力
90亿美元预算需同时覆盖“阵风”、潜在F-15EX、海军舰艇等多项目。即便采购二手舰艇需改装、适配第三方系统(如土耳其导弹或欧洲雷达),其时间与资金成本亦不可小觑。
地缘平衡的走钢丝游戏
印尼始终强调“不选边站队”,尤其在南海问题上谨慎保持中立。若大规模引进东大主战装备,必然引发周边国家与西方盟友的警觉。印尼防长特意强调“不影响与美国关系”,正反映出其对地缘反弹的担忧。
作战体系融合的门槛
真正的“战力倍增器”并非硬件堆砌,而是预警体系、数据链和联合打击能力的系统整合。印尼作为群岛国家,亟需的是海空一体化的ISR(情报、监视、侦察)能力。东大虽能提供装备,但战术条令、训练体系的深度融合仍需长期磨合——而印尼显然更倾向“即插即用”的模块化采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