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场新锐!陆军轻合旅喜提新红旗“低空保护伞”
二、系统设计:高度集成、独立作战、多目标拦截
从央视画面可见,HQ-13系统集成于6×6“猛士”-3高机动越野底盘上,采用双导轨发射装置设计,而非传统多联装发射架。这一布局不仅减轻了系统重量,更优化了导弹再装填效率和战场隐蔽性。
更值得称道的是其高度集成的侦打一体能力:
雷达系统:搭载有源相控阵雷达,具备强抗干扰能力和多目标跟踪能力;
光电复合制导:融合红外凝视成像与指令修正技术,实现“发射后不管”;
独立作战单元:每车均配备完整的探测、火控与发射系统,可自主决策交战,极大提升了分散部署下的作战弹性。
据珠海航展外贸型号FB-10A披露的数据推测,HQ-13系统反应时间短于13秒,有效射高20-7500米,最大射程约17公里,可同时拦截6个最具威胁的目标,包括无人机、巡飞弹、直升机、攻击机乃至巡航导弹。(本文由AI辅助生成)
三、战术价值:为轻型旅撑起“移动防护伞”
轻型合成旅作战区域通常控制在正面15公里、纵深10公里范围内,机动频繁、战线变换快。HQ-13系统的列装,彻底解决了该类部队长期以来“防空靠拖拽、火力靠人力”的窘境:
机动匹配:依托“猛士”底盘,可全程伴随主战装备机动,实现“走到哪打到哪”;
火力升级:单車配备8枚导弹(推测为“一车八弹”配置),火力持续性远超传统高炮;
体系赋能:通过与旅级指挥系统联动,可构建区域防空网络,实现对重点空域的弹性管控。
笔者曾多次强调:现代战场制胜关键不在于装备数量,而在于体系效能与节点生存力。HQ-13正是通过“分布式探测-集中式火力-自主式决策”的架构,将防空能力下沉至战术单元,大幅提升了轻型旅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生存与反击能力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