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场上的“蜘蛛网”:法国古老渔网缠住俄无人机
空地交锋:从“哈姆”导弹到被卡住的BMD‑4
渔网只是乌军多维度防御的一环。同一日,在库皮扬斯克郊区,乌军米格‑29战机向俄军阵地发射了两枚 AGM‑88“哈姆”反辐射导弹,旨在压制俄军雷达与侦察系统。这说明乌军正在尝试破坏俄军的“眼睛”与“耳朵”,为反攻创造窗口。
而俄军方面,其机械化推进仍屡遭战场环境的制约。一辆俄空降军的 BMD‑4 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因撞上“龙牙”反坦克障碍而瘫痪,暴露出俄军在复杂地形中协同的短板。与此同时,乌军在米诺尔格勒北部高层区发动反击,据称此次行动由 F‑16 战机领衔空地协同——尽管具体战果尚未公布,但已显示乌军正在尝试以技术优势抵消兵力劣势。(本文由AI辅助生成)
战略层面的消耗战:波克罗夫斯克为何如此残酷
波克罗夫斯克‑米尔诺格勒这片约 52平方公里、战前人口 10.6万 的区域,自2024年7月起已被俄军猛攻 16个月。乌军总参数据显示,2025年1月至10月,俄军在整段顿涅茨克战区的伤亡已达 20万。如此惨烈的数字背后,是双方在此投入的重兵与资源。
对乌克兰而言,死守波克罗夫斯克并非上策。笔者观察,乌军当前的战略目标很清晰:以空间换时间,以创新换消耗。通过渔网、改装民用无人机、游击式反击等手段,乌军迫使俄军在每个村落、每片林带都付出远超预期的代价。一辆在铁路线上抛锚的俄军 T‑72B 坦克,虽只是战场上的微小插曲,却折射出俄军后勤与装备在高强度作战中的疲态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