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掀牌桌施压,基辅被迫吞下"带刺的和平"
二、俄乌的致命软肋:被战争透支的未来
拉夫罗夫声称"协议细节需微调"的背后,是俄罗斯GDP连续两年负增长、军工复合体产能触顶的困境。虽然普京扬言能打百年战争,但现实是:俄军前线部队轮换周期已延长至10个月,S-500防空系统零部件库存告急,更遑论北约东翼30万大军压境的战略压力。
乌克兰的困境更为惨烈。能源系统损毁率达63%、适龄兵员枯竭、西方军援到货量暴跌42%。基辅市长"割地不可避免"的悲鸣,本质是财政崩溃前的绝望——若无美国每月32亿美元援助,乌军现有弹药库存仅够维持17天。这解释了为何泽连斯基在停火条件上突然改口,同意"任何形式谈判"。
三、和平协议的核心矛盾:领土问题的三重博弈
克里米亚归属:特朗普明确表态"克里米亚将留在俄罗斯",这实际上抽走了乌克兰谈判的最大底牌。俄方要求的法律承认与乌方主张的"暂时搁置"之间,已无回旋余地。
顿巴斯地位:莫斯科坚持将卢甘斯克、顿涅茨克行政边界写入协议,而基辅仅同意"特殊自治"。关键证据显示,美国提出的折中方案是设立"非军事缓冲区",但俄军现有控制线已深入至第聂伯河左岸。
北约承诺书:作为交换条件,特朗普要求乌克兰签署"永久中立保证",这直接动摇其宪法第二条。而俄方更要求写入"北约不东扩"条款,试图重构欧洲安全架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