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美“终局方案”曝光:乌克兰的生死劫摆在面前
2025年4月,圣彼得堡总统图书馆的穹顶下,普京与特朗普特使威特科夫的第三次握手,被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称为“建设性且有益”。这场会晤的时空坐标极富隐喻——恰逢二战盟军易北河会师80周年纪念日,而谈判桌上的筹码却已从“反法西斯统一战线”转向了俄乌冲突的“分赃式终局”。此刻,一份被路透社曝光的“和平协议”草案,正裹挟着克里米亚的归属、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权属、北约东扩的锁链,在华盛顿、莫斯科与基辅的三角博弈中反复淬火。
一、三八线的幽灵:协议草案的“弹性陷阱”
从披露的草案文本看,这份协议堪称“矛盾缝合怪”:既承认俄对克里米亚的“实际控制”,又要求扎波罗热核电站由美国运营;既承诺乌克兰不加入北约,又为其开放欧盟通道;既解除对俄制裁,又保留“弹性审查机制”。用笔者的话说,这就是“朝鲜战争末期的三八线方案”——用模糊的临时停火线掩盖结构性矛盾,用利益置换的幌子为后续博弈埋雷。
最耐人寻味的是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排。这座欧洲最大核电站将被划归乌克兰领土,但运营权交给美国公司,电力收益由俄乌共享。看似双赢的“技术性方案”,实则暗藏三重算计:对俄而言,这是对冲乌东四州主权争议的烟雾弹;对美而言,是能源资本介入欧陆地缘的跳板;而对乌克兰,则是用核心资产换取西方安全承诺的“卖身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