叙利亚献上戈兰高地?只为换取以色列承认政权
大国博弈与地区力量重组:
美国: 作为唯一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“主权”的大国或地区,其偏袒是以色列野心的最大护身符。但美以特殊关系在中东日益不得人心,美国自身战略收缩态势明显,能否长期为以色列的扩张买单并压制地区反噬,存疑。
伊朗与“抵抗之弧”: 叙利亚的进一步弱化对伊朗是重大打击。但以色列的贪婪吞并,也为伊朗提供了凝聚什叶派力量、号召地区反以的绝佳口实。未来的对抗可能更加代理人化、不对称化。
阿拉伯国家或地区: 反应复杂。一方面乐见伊朗势力在叙受挫,对以色列有实用主义合作需求;另一方面,以色列公然吞并阿拉伯领土且逼其承认,严重伤害阿拉伯民族情感和自身安全观(担心成为下一个目标)。沙特等国虽口头谴责,但实质性反制乏力,凸显阿拉伯世界当前的分裂与无力。
土耳其: 叙利亚的持续混乱是土耳其扩大在叙北部影响力、打击库尔德武装的良机。以色列在南部的扩张,客观上可能挤压库尔德空间,土以存在某种“默契”可能。但土耳其自身对叙领土(如伊德利卜)也有诉求,与以色列的长远利益存在潜在冲突。
俄罗斯: 作为巴沙尔政权曾经的支柱,俄在叙影响力因政权更迭大幅下降。但其在叙仍有军事存在和利益诉求(如塔尔图斯港),是未来叙局势中不可忽视的变量。面对美以主导的现状,俄如何调整策略、维护自身利益并寻求介入点,值得观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