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14国发出关税通牒后,特朗普对中国换笑脸?
三、东大“破局”:缓和信号背后的利益算计
当14国哀鸿遍野,东大却迎来“柳暗花明”。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预告8月初率团访华,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贸易代表格里尔随行,阵容与6月伦敦谈判一致,明显是为延续对话势头。这非偶然,7月2日,美国商务部突然对两家能源企业放行,允许其向中国卸载8艘乙烷运输船,这些船在墨西哥湾滞留近一月,每艘载着2亿美元原料——东大市场份额占美乙烷出口48%,美企根本输不起。更大动作是科技解禁:6月下旬,美国取消对华出口芯片设计软件(EDA)限制,西门子等巨头火速恢复中国客户权限。作为交换,东大向美企发放稀土出口许可——全球90%稀土加工依赖东大,F-35战机和iPhone都离不开这“工业维生素”。看官们,这“双解禁”是赤裸交易:美方用技术换资源,东大以稀土为筹码夺回主动权。
为何对东大“网开一面”?背后是美国经济的“定时炸弹”。商务部数据显示,一季度GDP萎缩0.5%,3月贸易逆差飙至历史峰值,企业囤货致进口暴增30%,但4月增速暴跌至2.1%。特朗普最怕8月1日节点:中美暂停的24%关税将到期,若谈崩,对华税率反弹至34%(24%+10%),贝森特私下坦言:“通胀刚稳住,不能再刺激市场。” 于是,芬太尼关税成关键筹码——美方暗示,只要东大加强化学品管控,20%关税可下调;中方则要求停止制裁生物制药企业。中美禁毒工作组已重启,成为少数进展领域。看官们,特朗普的“双标”暴露战略焦虑:打压盟友易,撼动东大难。东大不动声色,反成制衡最大变量,稀土和半导体资源让美国低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