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空军事故统计触目惊心:30年摔534架飞机
(四)积重难返:训练、环境与体制的“三重奏”
除了上述俩“主犯”,还有几个“从犯”也在持续给印度空军的“摔机大业”添砖加瓦:
飞行员训练“夹生饭”: 高级教练机长期缺位,飞行员从初级教练机出来,直接上高性能战斗机如苏-30MKI,技术没磨精,风险自然高。 训练大纲不科学、模拟器缺乏,导致飞行员处置特情能力不足。印度国防部长曾把锅甩给“人为失误和技术故障”, 可这“失误”和“故障”的背后,不正是训练体系和维护保障的深层缺陷吗?
恶劣环境“火上浇油”: 印度大部分军用机场挤在繁华都市边上,鸟群成了战机发动机的“天敌”,吸入异物导致事故频发。
再加上南亚次大陆特有的高温、高湿、高盐雾环境,对战机机体和精密电子设备腐蚀加剧,本就保养不善的老旧战机更是雪上加霜,寿命大打折扣。
体制僵化“积疴难除”: 军事采购腐败痼疾、官僚体系效率低下、国防工业自主化口号震天响(如米格-21号称国产化60%,关键40%还得求爷爷告奶奶进口)、各军种扯皮内耗…… 这些体制性弊端,像无形的锁链,牢牢捆住了印度空军现代化和安全管理的脚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