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争奇观:乌克兰人竟“打赏”俄军轰炸乌征兵办
二、“打赏轰炸”的底层逻辑:民怨催化战争异化
乌克兰民众的“合作”绝非偶然。据俄媒公开对话,萨马尔市青年哭诉征兵办当街抓丁:“不满25岁者遭殴打强征”。这种怨恨在乌东地区尤为尖锐——俄军借势推出“定制服务”,居民支付“小费”(未严格定价)即可指定攻击坐标并留言涂装,俄军则回应“坚持住,兄弟”后按下发射钮。
深层矛盾在于征兵政策失控:
兵源枯竭迫使乌当局强征平民,甚至抓捕未受训学生填线;
西方军援锐减,美国拒批新援助,欧洲供武能力见顶,乌军装备缺口扩大;
民生凋敝激化矛盾,俄军持续轰炸能源设施(如2025年2月267架无人机摧毁天然气储备),民众生存压力剧增。
当民众视征兵办为压迫符号,“借刀杀人”便成泄愤出口。而俄军以“人道关怀”包装战术行动,心理战与实体战达成诡异统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