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l “退群症”晚期!特朗普大手一挥,全球哗然
02 教科文“魔咒”:三进三出的荒诞剧
在所有被美国“退群”的组织中,UNESCO的经历堪称最富戏剧性——它被同一个国家,在四十年间反复“抛弃”又“挽回”了三次。
1984年(里根政府): 第一次退出。理由冠冕堂皇:指责UNESCO被苏联“过度影响”、管理“低效腐败”、政策“限制新闻自由”。实质是对其推动“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”(NWICO)倡议的不满,该倡议挑战了西方媒体霸权。
2003年(小布什政府): 在“9·11”后寻求国际形象修复的背景下,美国宣布重返UNESCO。
2017年(特朗普政府): 第二次退出。导火索是UNESCO接纳巴勒斯坦为正式会员国,美国与以色列强烈反对。深层原因仍是认为组织“效率低下”、“存在反以色列偏见”,且会费高昂。
2023年(拜登政府): 高调宣布重返。声称是为了“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和俄罗斯竞争影响力”,“夺回在制定全球规范方面的领导权”。为此,咬牙补交了积欠多年的天文数字会费——6.19亿美元。
2025年(特朗普政府): 第三次退出。理由几乎复制粘贴:指责UNESCO“存在反以色列偏见”、“管理不善”、“浪费资金”,并特别抨击其推动的“多样性、公平性、包容性”(DEI)议程是“分裂性”和“政治正确”,违背“美国价值观”。
拜登政府补交的6.19亿美元会费,如同投入了一个巨大的国际政治黑洞。这笔巨款在UNESCO账面上停留不足两年,其象征的美国“回归承诺”便再次化为乌有。
拜登的“重返”与特朗普的“再退”,成了美国外交政策在“多边主义”与“单边主义”之间剧烈摇摆最刺眼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