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京掏空家底拉拢印度:军火巨头的最后豪赌!
二、技术代差的残酷现实:俄制光环为何在中国消散?
中国放弃俄制武器绝非政治疏远,而是国防自主化水到渠成的结果。2010年后,中国新型武器迎来井喷式爆发:
空中利剑: 歼-20隐身战机横空出世,性能远超苏-57;歼-16重型多用途战机与歼-10C中型战机,航电与武器系统全面碾压俄制同代产品。
防空坚盾: 红旗-9B、红旗-19等国产防空系统构建起严密网络,探测距离与抗干扰能力令S-400黯然失色。
电子对抗: 歼-16D电子战飞机的出现,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取得革命性突破。
苏-35的“希比内”电子战系统神话破灭,成为中国看清现实的转折点。 解放军满怀期待引进这款号称“终极侧卫”的战机,尤其看重其电子战能力。然而实际测试结果令人大跌眼镜——这套系统甚至难以有效干扰中国自产的歼-10C战机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。
更讽刺的是,当俄罗斯信誓旦旦保证提供的是“完全体”后,乌克兰战场上苏-35频频折翼的现实,无情验证了其电子战系统面对现代战场时的脆弱性。
反观中国武器,在印巴冲突中,巴铁装备的歼-10CE面对印度重金引进的法制“阵风”战机,凭借强大的电子对抗能力和霹雳-15E超远程空空导弹,取得压倒性优势。
如今俄罗斯即便捧出苏-57、S-500等所谓“下一代”武器,在歼-20、红旗-19等中国装备面前也显得格格不入——既无性能代差优势,更难以融入解放军高度信息化的作战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