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俄或“北京会晤”?三强暗战改写世界棋局
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,法新社记者抛出的问题如同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:“特朗普总统今天表示,他可能应邀访问中国,并称已经收到邀请。”发言人郭嘉昆的回答堪称教科书级别的“外交太极”:“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,请参阅中方此前发布的新闻稿。”
紧接着,半岛电视台记者再抛“炸弹”:俄媒报道,克里姆林宫暗示,特朗普与普京可能在二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,于北京实现历史性会晤。郭嘉昆的回应同样滴水不漏:“中方乐见俄美改善关系,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贡献。关于你的具体问题,我不了解有关情况。”
“特氏风格”的邀请迷雾:虚晃一枪还是战略试探?
特朗普自称“收到邀请”,这手法何其熟悉?回顾其执政四年,“推特治国”风格鲜明,惯于在谈判前制造舆论烟雾弹,以掌握主动权。无论是朝核问题中“火箭人”与“相爱”的戏剧性转变,还是贸易战中对盟友关税的反复无常,皆为此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