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版的黄埔十大名将,都有谁?杜聿明没上榜
抗战全面爆发那年,他已经是第三十六军团军团长,率部先后参加过河南场山及兰封之战和万家岭激战、南昌会战。
1939年6月担任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期间,指挥部队参加南浔路会战,三失高安却三次收复,打出了军威,此战也被国民党方面列为抗战十大经典战役。
由此可见,俞济时还真算是一员名将。但是,从1942年11月开始,俞济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卫长之后,就远离战场了。
俞济时还是国军王牌第74军的首任军长,当时王耀武还是他手下的一名师长。尽管如此,真正让74军名扬天下的,并非俞济时,而是第二任军长王耀武。
74军的辉煌,跟俞济时没有半毛钱关系。充其量说,他为第74军的建立做出了一部分贡献,也利用自己的影响为该军提供了先进的武器。
说他是名将名副其实,但是将他列入黄埔十大名将之首,委实有点牵强。
只不过作者叶邦宗是蒋介石的侍卫长,俞济时担任过他的顶头上司,他对老上司有所倾向,包含了人情因素,也属情理之中。
排在黄埔名将第二位的,是国军邱清泉,是黄埔二期生。他也是浙江人,因此深受蒋介石器重。
他还有一个值得夸耀的地方,那就是文化水平高,是上海大学的毕业生。这在黄埔军校生中,虽不说是独一无二,也是比较罕见的。
高学历让他的悟性更高,掌握的军事理论也比别人多,发挥起来也胜人一筹。
邱清泉文化功底深厚,精通英、德文,写过军事专著,如《教战一集》《教战二集》《建军从论》等一系列军事著作。而且邱清泉还有闪光的履历,曾在德国陆军大学深造,这也是国军将领中比较罕见的。
抗战期间,邱清泉骁勇善战,在昆仑关战役一战成名,后来他参加滇缅龙陵战役屡建奇功,也算是有功于民族的抗日名将 。
在淮海战役中,他顽固抵抗,“自杀成仁”。因此,他能够名列台湾版的黄埔十大名将,也不意外。
黄埔十大名将的第三位,是林彪的同学,黄埔四期的张灵甫。
张灵甫来自陕西,却成为蒋介石的嫡系将领,能力肯定不俗。对于此人的评价褒贬不一,因为他曾经杀妻,有人说他是暴徒。在战场上,张灵甫也是个打仗不要命的主,在南京保卫战中,曾经负伤不下火线。
在战役中,张灵甫率部死守华严村一带,以一团之力与日18师团硬刚,血战时间长达一昼夜。最终,带伤作战的他竟至于昏迷在战场,不得不在战后离开前线回去养伤。
武汉会战中,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出其不意,翻上了张古山后山绝壁上,对日军进行突然袭击,与日寇鏖战了整整五天五夜。他们死死堵住了日军106师团的最后退路,为消灭该师团创造了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