枭龙反杀:俄式装备神话为何在印度彻底破灭?
矢量发动机成累赘
AL-31FP矢量发动机标称喷管寿命500小时,实际使用中仅30小时就需更换,且对跑道清洁度要求苛刻。美方在联合军演中发现,苏-30MKI一旦使用矢量推力,会迅速丧失高度和速度,成为活靶子。而"枭龙"的DSI进气道设计不仅提升隐身性,还简化维护需求,出勤率显著优于苏-30MKI。
二、体系对抗与战术优势
隐身设计扭转局势
"枭龙"通过DSI进气道和复合材料应用,将RCS降至约1.5平方米,相当于F-16的1/3。中泰军演显示,类似隐身水平的JAS-39"鹰狮"可使苏-27的雷达锁定距离缩短至50千米。这意味着苏-30MKI标称的140千米探测优势在实战中难以兑现。
作战体系代差
巴基斯坦为"枭龙"Block3配备KLJ-7A有源相控阵雷达、霹雳-15导弹和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,形成"先敌发现-先敌攻击"的杀伤链。而印度苏-30MKI仍在等待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(计划2027年完成),当前仍依赖性能过时的俄制火控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