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迪“退赛”红场阅兵:印巴大棋局与俄印美暗流
1. 俄罗斯的“战略焦虑”
普京原欲借红场阅兵打破西方孤立,但中俄“全天候伙伴关系”与印度“若即若离”形成鲜明对比。俄印军工合作虽深,却难抵印度“向东看”(美国)与“向西看”(欧洲)的离心力。若印度彻底倒向西方,俄将失去南亚最重要支点18。
2. 美国的“离间计”与印度骑墙
美国对印军售从2010年的零增长至2024年的200亿美元,MQ-9B无人机、F-21(F-16升级版)生产线等项目直指俄制武器替代。莫迪政府一面采购俄石油规避制裁,一面加入美日印澳“四边机制”,玩转“战略模糊”510。这种骑墙虽能短期获利,却可能引发俄美双重反噬。
四、南亚危局何解?三条路径与一个末日选项
1. 国际调停:中俄的“关键角色”
中国作为印巴共同邻国,已呼吁双方克制并支持公正调查27。俄罗斯则可通过能源与军售杠杆施压印度回到谈判桌。若中俄协同斡旋,或能重启类似1972年《西姆拉协议》的对话框架39。
2. 经济相互依存:打破“安全困境”
印巴贸易额仅12亿美元,但若重启能源合作(如伊朗-巴基斯坦-印度天然气管道)、跨境基建,或能培育利益共同体。印度对巴控克什米尔水电项目的依赖,亦可成为制衡“水武器”的筹码67。
3. 核风险管控:建立“热线下注”
借鉴美苏冷战经验,印巴需设立领导人直通热线、明确核使用红线、共享军事部署信息。2019年巴方释放被俘印度飞行员,曾短暂缓和局势,证明危机管控机制的有效性910。